公开资料显示,海博思创成立于2011年,是国内领先的电化学储能系统解决方案与技术服务提供商,为全球客户提供全系列储能系统产品及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本次拟公开发行股票不超过4443.25万股,募集资金7.82亿元。
深耕储能领域十余年,海博思创积累了丰富的储能系统技术经验。若能成功上市,不仅能增强企业竞争力、巩固市场领先优势,还能更好的服务于国家能源战略,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但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基于行业快速发展和国家政策支持的背景,和对产业前景的稳定预期,国内外各大锂电池企业、新能源企业、变流器企业均开始加大对电化学储能产品的布局,市场参与者逐渐增多。不完全统计,目前A股市场涉及储能产业链上下游的上市公司已有约400家。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海博思创要凭借什么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又如何在行业发展的大潮中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行业规模快速扩张 海博思创如何实现业绩爆发
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国,我国储能行业近年来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政策是推动储能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2024年上半年,新型储能首次写入全国人大审议的年度《政府工作报告》,为产业发展按下“加速键”。
* **放大收益:**配资交易可以放大投资收益。例如,如果投资者自有资金10万元,配资比例为1:1,则可以动用20万元资金进行投资。如果投资收益率为10%,则投资者可以获得2万元收益,比自有资金投资多赚1万元。
同时,《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电力市场运行基本规则》以及《关于建立健全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价格机制的通知》等政策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储能产业的发展方向和路径。
政策加持下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上半年,全国已建成投运的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到4444万千瓦/9906万千瓦时,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40%。储能行业专家表示,2022年以来,新型储能行业呈现出爆发式增长,进入2023年储能市场持续火热,主流产品供不应求,头部企业订单排队。预计未来三年市场都将保持高速增长。
在快速发展市场中,众多企业的竞争局面下,如何取得更大的市场蛋糕,让企业更加健康并且快速的成长?海博思创给出的方案是跑得更稳更快,同时构筑坚实的技术护城河,而护城河的每一次拓宽都是真金白银投入带来的技术突破。
海博思创的解题思路与券商分析不谋而合。海通证券徐柏乔指出,储能行业具有较高的技术、品牌和规模壁垒,同时储能是电力稳定运行的保障,随着储能商业化成熟度的提升,技术与品牌壁垒将明显提升,龙头企业有望获得长期的增长。
海博思创自创立以来始终致力于储能系统的研发与创新。根据招股说明书披露数据,海博思创在2021年至2023年的研发投入逐年增加,分别为5,593.78万元、9,410.02万元和17,856.62万元,研发人员占比超过30%。
大量资源的投入也换来了海博思创的技术领先优势行业领先地位。目前,海博思创已经构建涵盖电池、电力电子、大规模集成电路、嵌入式系统、算法、机械结构和热力学、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多个技术领域和交叉学科的研发能力体系。
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储能专用深度定制化芯片等提升储能系统整体性能等深度定制化方案、从源头上实现产品本征安全的半固态安全储能电池、堪称新型电网稳定性压舱石的海博思创构网型高压级联储能系统、新型液冷储能变流器、AI在储能系统上的深度应用等一项项技术和产品,无不在持续构建着海博思创的技术壁垒。
根据储能领跑者联盟(EESA)统计,2021年度、2022年度中国企业国内储能系统集成出货量排行榜以及2023年度中国企业国内直流侧储能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出货量排行榜中,海博思创连续排名首位。根据标普全球(S&P Global)统计,截至2023年7月,无论是已装机项目,还是已装机项目加已签约项目的总和,海博思创的项目功率规模全球排名均为第五。
领先的技术优势也让海博思创业绩爆发成为了必然。2020年至2023年,海博思创营业收入分别为3.7亿元、8.38亿元、26.26亿元和69.82亿元,四年间年营收暴增近18倍;期间,净利润分别为-0.03亿元、0.15亿元、1.82亿元和5.78亿元,盈利能力快速提升。
行业技术不断升级 谁能引领储能3.0时代
中共国家能源局党组在《求是》杂志发布的文章《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中指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能源科技自主创新,提升能源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水平,是当前能源发展的核心任务。
不断推动能源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助力能源产业供应链自主可控的高质量发展,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国家对行业发展提出了要求,中国企业也把推动储能技术进步当成了使命,近年来行业技术显著进步,储能电芯容量不断提升,从280Ah到300+Ah的迭代加速进行。()、()等近30家国内厂商已相继推出300Ah以上容量的电芯产品,部分企业甚至展开了500Ah+、600Ah+、1000Ah+等更大容量的技术储备。
同时,随着电池容量的提升,储能系统也迎来了新的变革,20尺5MWh液冷储能系统成为市场主流,液冷方案正逐步替代风冷,成为主流的储能系统冷却技术。
“从长远来看,储能行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本质上要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技术不断升级,推动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海博思创董事长、总经理张剑辉说。
技术不断突破的同时,相配套的解决方案也在与时俱进。
当前,人工智能引发产业热潮,电力市场化改革促进了储能应用场景的多样化,如独立共享储能电站、充储一体化等,要求储能系统更加灵活经济,投资运营收益持续提升。基于这一背景,AI、大数据分析、智慧运营等技术在储能领域应用,实现电站管理优化、降本提效、综合收益最大化,成为行业未来发展的必须路径。
行业专家指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正成为刻画储能系统全生命周期特性的前沿手段,也是推动储能3.0时代发展的关键。
作为行业先行者,海博思创率先布局储能系统的全生命周期数智化赋能,大力推进AI、大数据、数字孪生等数智技术的落地应用,运用大储云平台、分布式云平台等全面赋能储能电站的安全运维。是首批将AI与大数据应用于储能领域的厂商,实现了AI与储能深度融合绑定,形成“硬件+软件+AI大模型”的储能3.0新格局。
据张剑辉介绍,目前,海博思创已经将整个储能系统集成和电站运维过程做了数字化模型,进行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实现储能电站的安全、高效运行。从智能化等多方面入手,推动前沿科技、先进科技项目快速落地。“单体储能电站的电量从百MWh迈向GWh时代,对电站集成技术带来更大的挑战,海博思创将AI等前沿技术应用到储能系统,可以真正做到资产和数据的打通,全方位守护电站的安全。”
“强大的数据模型,为电站的安全运维提供了海量的数据基础。”张剑辉表示,目前,海博思创每天采集数据的电芯超过1000万颗,测量点超过2500万个,涉及电、热、可燃气体、压力传感器、系统电力电量,系统能效转换等数据,综合评测电站的系统寿命、可靠性、在线小时数等方面,可以真正做到资产和数据的打通,全方位守护电站的安全,从而实现电力资产的交易的最大化。
据了解,海博思创正在加大力度投入芯片研发,这将成为其“储能+AI”产业升级的重要后盾。
此外,海博思创仍在不断夯实行业壁垒增强技术护城河。2022年12月由海博思创牵头,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研究院等10余家储能领域顶尖研究机构和知名企业共同发起成立的技术研究型组织(“联合体”)正式获批。经过近两年的不懈努力,中心在新型储能技术研发、产业化应用、产学研深度融合、行业影响力拓展及社会效益提升等多个维度均取得了显著成就。
2024年9月24日,清华大学(电力国重)-北京海博思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电化学储能系统构网型关键技术联合研究中心(简称“联合研究中心”或“中心”)正式揭牌。
张剑辉表示,海博思创作为储能领域的龙头企业,有责任引领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引领行业未来的技术方向。未来双方将积极合作推动重大科技成果的落地,以及前沿科技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为电化学储能领域创造更大的价值,对行业的发展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